




認證在臺灣
CARE OUR FUTURE


長者的居住照護,始終是社會關心重點。早期有「送父母到老人院=不孝」的觀念;子女想的是安全的健康照護,長者想的卻是孤獨。現在的「好居」得兼顧兩者——有通用無障礙設計、健康照顧,還要能創造群居的快樂;更全面的思考,還會加入空氣品質、耐震、生態環境、
群居快樂的考量。我們都會變老,也希望有一天老了,可以住在「想回家的家」,分享成就的
地方,世代能夠共存的地方。如此好居,從現在就應該著手規劃,不必等待退休那天。協會
走訪各地,設計好居模式,希望設定永續的品質標準,推廣社會採用。我們也期待各大企業,未來更將資源投注在「有價值的住房」上。

認證四面向

滿足長者社交及生活需求之日常生活圈,提供近便多元的公共社交
空間、社區服務,結合開放式共生住宅,打造友善長者的居住環境
在私有產權範圍內,確保每位成員居住安全、行動順暢,並配置事故即時通報系統,保障生命安全
安全
安定
安心
為滿足不同階段衰弱程度歷程
在3公里提供身心靈的服務需求
自主
提供多數中產階級長者
其資產多元與人力價值再造
-01.png)



適老社區經營
完善的高齡友善社區應提供共融療癒性公共空間、便利且收費合理的交通
系統,以及公共無障礙設施等高齡友善環境,滿足長者生活與社交需求。
同時,也建置包容性社區支援服務與暢通之資訊傳播管道,並積極推動節能減碳理念與定期進行居民滿意度調查,提升民眾生活品質與居住滿意度。
全齡適宜空間
居住空間應鼓勵青銀共居,強調全家人平等使用,結合自由空間與智能化
設計,並具備可隨使用者需求調整機制。同時,應配置雲端系統及資訊管理平台,以提升資訊通訊、災害應對、節能與健康舒適的居住品質。
智能自立化
社區應提供24小時緊急通報服務平台,並結合雲端健康管理、遠端健康監測及科技輔助設備,如遠距關懷系統和室內定位感應器,以提供便利且整合性的照顧服務。同時,確保符合相關設備標準的戶數比例達總戶數的20%
以上,全面提升居民健康及安全保障。
照護便利化
社區應提供長者及照顧者專屬運動設施與服務,結合日照中心、社區關懷
據點等陪伴機構,並推動創新便利化舉措,營造安心居住環境。
扶老服務平台
社區應建置居家服務管理系統,靈活應對長者生活與醫療需求,並推動創新扶老服務平台,全面提升住居的安心與便利性。
緩老健康促進
社區應提供促進長者尊嚴與自主生活的終身學習課程,如樂齡學習中心與
長青學苑,並推動緩老健康之創新舉措,提升民眾身心安適及良好生活品質
高齡價值再造
社區應提供長者自主居住與出行的創新服務,並透過志工機會、二度就業
培訓與媒合平台,倡導多元包容價值與權益保障,同時推動微型創業及技術培訓等高齡價值再造的創新舉措。
認證七大項目




-0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