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ARE OUR FUTURE

Group celebrating together_edited.jpg

案例介紹

   好好園館,讓孤單的晚年變成溫暖的共居生活
    「在這裡,我們不只是鄰居,而是彼此的家人」

在台中沙鹿的一隅,坐落著一座名為「好好園館」的共居住宅。這裡不僅是一處提供住宿的場所,更是一個讓人們重新找回家的地方。由靜宜大學社工系前教授紀金山創辦,好好園館致力於打造一個跨世代共居、互助互愛的社區,讓每位住民都能在這裡找到歸屬感與生活的意義。

好好園館提供支持型、客製化的服務,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類家人制度與管家型服務
模式。住民在日常生活中,能獲得一對一甚至多對一的生活協助與陪伴,真正落實「替代家人」的理念。這些管家不僅提供生活照顧,更扮演傾聽與支持的角色。園館也善用政府居家服務資源,讓長者的生活不僅被照顧,更能持續成長與康復。

有不少長者在這裡透過復健與心理支持成功恢復身體機能後選擇遷出,回歸社區生活,
這樣的成果充分展現好好園館的實質成效與社會價值。

同時,好好園館已默默提供多項健康促進措施,尤其針對喪偶、手術後的長者提供心靈
重建與復健支持。這樣細膩而深層的照顧,讓許多原本身心俱疲的長者重新站起來,找回生活的信心。

此外,園館內部設施齊全,如健身房、麻將廳、酒吧空間等,鼓勵住民參與多元活動,
維持身心靈活力,享受充實的晚年生活。

好好園館的出現,為台灣高齡化社會描繪了一種全新的生活藍圖。它不只是讓長者「有
地方住」,更是讓他們「有人陪、能復原、有尊嚴地生活」。

在這裡,我們不再是孤單的個體,而是彼此的家人。好好園館,讓我們在共居中,找到
屬於自己的幸福晚年。

   合勤健康共生宅烏日館
    共生共融,打造銀髮樂活新家園

合勤健康共生宅烏日館是一個以「共生共融」為核心理念的銀髮樂齡住宅,專為年滿50歲以上、行動自如且日常生活能自理的長者打造。這裡不僅是一個居住空間,更是一個充滿活力與互助精神的社區,讓長輩們在安全無障礙的環境中,享受健康、學習、交流與輕鬆生活。

共生宅內設有多功能交流空間,定期舉辦多元課程與休閒活動,鼓勵長者持續學習與
社交,提升生活品質。館內的康茵行旅及運動賦能服務區,結合智能科技與自動化設施,提供長者完善的照護與健康促進服務,讓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貼心的關懷與支持。

合勤共生宅特別強調「內共生」與「外共生」的概念,內部透過共餐、共學、共遊等
活動,促進住戶間的互助與情感連結;外部則積極與社區、地方創生合作,擴大服務範圍與資源共享,形成一個多元且有機的共生生態系統。這樣的設計不僅打破了傳統「老人宅」的刻板印象,更帶來快樂與滿足的生活體驗。

館內還設有團體家屋與日照中心,特別照顧失智長輩,營造出溫馨如家的環境,並由跨
專業團隊提供個人化照護計畫,協助長者維持熟悉的生活節奏,減少孤立感。照護團隊的細心陪伴,讓許多長者及其家屬感受到安心與溫暖。

合勤健康共生宅烏日館不僅是一處銀髮住宅,更是長者們共享生活、互助成長的幸福家園。這裡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愛與關懷

   俊傑館全齡養生宅,讓晚年生活充滿溫暖與尊嚴
    「我不怕變老,只怕沒有這樣的地方」

位於台南市中心的「俊傑館全齡養生宅」,是由吳俊傑基金會所創立的一座全新型態照護
住宅,結合飯店式管理與專業照護團隊,致力於打造一個安全、舒適、有人味的共居生活場域。俊傑館歡迎各年齡層入住,無論是退休長者、術後靜養者,或是短期旅宿者,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住戶可選擇12坪、15坪、22坪等不同房型,空間舒適,配備齊全。

俊傑館最感人的地方,是它對「家人」這件事的重新定義。這裡提供不只是基本照顧,
而是一種深層的陪伴與支持。館內配有護理師、社工師、營養師與長照專員組成的專業
團隊,提供一對一或多對一的管家型服務,從健康記錄、營養餐飲、日常生活協助到緊急應變,無一不是為了讓住民在這裡感受到被理解、被照顧、被愛。

在俊傑館,許多原本因手術或高齡而失去自信的長者,透過復健、心理支持與人際交流,重新站了起來。不少人更在恢復健康後選擇遷出,回歸社區生活。這不只是「照護」,而是讓生命再次有力地向前。館方也規劃導入智慧健康手錶與醫療系統整合,落實對每位住民身心健康的主動管理,讓安全與關懷無時無刻都在。

生活不該只是日復一日的平淡,在俊傑館,住民可以參與手作活動、健身、泡湯、下棋、喝咖啡、聊天,生活像家,也像一場長長的假期。這裡不是醫療機構,也不是養老院,
而是人生下半場最溫柔的一站。

在俊傑館,我們不再只是彼此擦肩而過的鄰居,而是能共同面對歲月、彼此守望的家人。這裡,是為了讓人好好老去,更是讓人重新活起來。

   豐邑大砌四方社區,用陪伴築起銀髮共好的家
    「有你在,我不怕變老」

在台中市大里區的豐邑大砌四方社區,一場由住戶、建商、物業管理與市府共同編織的
溫暖故事,正悄然上演。這裡不僅是一座集合住宅,更是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社區。社區內設立的照顧關懷據點,是全國首個由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成立的據點,為長者提供健康促進、餐飲服務、關懷訪視和電話問安等服務,讓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安心老化。

據點的成立,讓社區內的長者們找到了新的生活重心。他們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學習
新知,投入才藝課程,展現自信與活力。每當社區舉辦活動,長者們在舞台上展現學習
成果,兒女子孫們在台下為他們加油喝采,世代間的交流與情感連結在此交織,讓社區
充滿溫馨與生命力。

豐邑建設每年贊助據點活動,並與台中市政府社會局、物業管理公司及社區志工攜手
合作,打造銀髮友善社區。他們定期舉辦市集、運動團課、學習課程與節慶活動,鼓勵
住戶參與社區事務,提升自信與幸福感。此外,豐邑機構也積極投入公益活動,關懷弱勢族群,展現企業的社會責任。

在豐邑大砌四方社區,住戶們不再只是彼此擦肩而過的鄰居,而是能共同面對歲月、彼此守望的家人。這裡,是為了讓人好好老去,更是讓人重新活起來。

   長庚養生文化村,為銀髮人生注入新希望
    「在這裡,老去是一場值得期待的旅程」

位於桃園龜山的長庚養生文化村,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於2005年創立的高齡友善
住宅,占地34公頃,園區內綠意盎然,種植超過10萬棵樹木,打造出一個融合自然與人文的生活環境。這裡不僅提供完善的醫療資源,與林口長庚醫院緊密合作,還設有健康管理中心、銀髮學園等設施,讓長者在此安心生活,活到老、學到老。

長庚養生村的服務團隊,包括健康服務、社福及生活管理人員,致力於成為長者生活中的「家人與子女的角色」,提供貼心照護。此外,村內每月提供一次免費房務清潔服務,涵蓋浴室、廚房、陽台等區域,確保住戶居住環境的整潔與舒適。

目前,長庚養生村的入住需求高漲,每月接受約250件申請,已有超過2,500人排隊等待
入住,平均等待時間長達一年半。這顯示出長庚養生村在高齡住宅市場的受歡迎程度,也反映出其提供的服務品質與生活環境深受長者及其家屬的肯定。

在長庚養生文化村,住戶們不再只是彼此擦肩而過的鄰居,而是能共同面對歲月、彼此
守望的家人。這裡,是為了讓人好好老去,更是讓人重新活起來。

   樂陶居中和館,打造安心又有尊嚴的熟齡生活
    「原來,晚年的幸福可以自己決定」

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樂陶居中和館,一群年過半百的長者,正過著既獨立又溫暖的生活。這裡不是傳統的養老院,而是一個融合青銀共居、社區參與與貼心照護的樂齡住宅,讓
晚年生活不再是孤單的等待,而是一段值得期待的旅程。

樂陶居中和館由日勝生集團於2018年成立,位於中和社會青年住宅的12樓,共有80戶專為55歲以上長者設計的住宅。這裡的住戶只需年滿55歲、生活能自理,無精神或傳染性
疾病,即可申請入住。房型多樣,從12坪的單人房到35坪的家庭房,月租金親民,最低27,000元起,押金僅需兩個月,讓長者能夠輕鬆入住,享受獨立又有尊嚴的生活。

在樂陶居,長者們不僅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還能參與多元的社區活動。一樓的公共空間設有健身房、烹飪教室等,經常舉辦書法、舞蹈等樂齡課程,讓長者們活到老、學到老。此外,樂陶居還提供自費服務項目,如陪診、代購,滿足住戶的需求。

最令人感動的是,樂陶居營造出一種「新家人」的關係。許多長者的子女在國外或工作
繁忙,無法時常陪伴,但在樂陶居,他們找到了新的依靠。護理師、社工師和生活管家
隨時協助住戶的生活需求,其他住戶也成為彼此的朋友,甚至家人。有的家庭選擇三代
同堂入住,年輕人白天外出工作,樂陶居的團隊則協助照顧長者,讓家庭成員都能安心。

樂陶居中和館的成功,證明了都會型樂齡住宅的可行性。目前80戶已滿租,等候名單逾百人,登記後入住需等上半年至一年。為滿足市場需求,樂陶居中和館預計2026年時,將再擴增一倍的服務量能。

在樂陶居中和館,長者們不再只是彼此擦肩而過的鄰居,而是能共同面對歲月、彼此守望的家人。這裡,是為了讓人好好老去,更是讓人重新活起來。

   在康寧生活會館,我找回了生活的節奏與溫度
    「長者們的真情告白」

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的康寧生活會館,為55歲以上的熟齡族群打造了一個融合獨立生活與
溫馨關懷的退休居所。這裡不僅提供舒適的居住空間,更透過多元的服務與活動,讓每位住戶都能在熟悉的城市中,展開全新的生活篇章。

康寧生活會館的房間設計注重實用與美感,從20坪到48坪不等,每戶皆配備廚房、衛浴、陽台及洗衣機,並設有緊急求助鈴,確保住戶的安全與便利。每週的清潔服務、設備
維護,以及每兩週的採買行程安排,讓長者們無需為日常瑣事煩惱,專注於享受生活。

在康寧,生活不僅僅是日常的延續,更是一場充滿活力與學習的旅程。館內設有健身
設備、韻律教室、棋藝室等多元休閒設施,並與社區大學合作,開設各式課程,鼓勵長者們持續學習,拓展人際關係,活出精彩的第二人生。

最令人感動的是康寧生活會館的工作人員,他們平均年資超過五年,許多人已服務十年
以上,成為住戶們生活中的重要陪伴。正如魏奶奶所說:「這裡的工作人員,我一定要跟他們說謝謝,有什麼事你去問,他們會給予關懷跟協助,住在這裡我很開心也很放心。」

康寧生活會館不僅是一個居住的地方,更是一個讓長者們重新找回生活節奏與溫度的家。在這裡,每一天都充滿著關懷與希望,讓晚年生活不再孤單,而是充滿尊嚴與喜悅。

   新店央北青年社會住宅
    「跨世代共居,編織溫暖社區新生活」

新北市新店央北青年社會住宅以跨世代共居為核心理念,打造一個融合青年與銀髮族的
多元共居社區,成為推動社會住宅永續發展的典範。這裡不只是居住空間,更是跨越老、中、青三代的生活共同體,透過共學、共餐、共遊等多元活動,讓不同世代的居民彼此
支持、互助成長。

央北社宅自2020年起陸續招募29戶跨世代共居種子戶,這些種子戶不僅帶來專業技能與
熱情,也積極策劃社區活動,從單車出遊、親子互動到健康促進課程,豐富社區生活,增進居民間的情感連結。種子戶們像社區的「守護者」和「推手」,用行動溫暖整個社區。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強調,透過跨世代共居計畫,促進青銀世代交流,讓長者感受到
被尊重與陪伴,青年也能在社區中找到歸屬感與支持。計畫提供多元租金補貼與優惠,
降低居住門檻,鼓勵更多家庭參與,形成互助共融的社區氛圍。

社區內設有共享空間與培力課程,鼓勵居民提出創意回饋方案,參與社區營造。這種由下而上的參與方式,讓居民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共創幸福生活的夥伴。居民們在這裡
不僅住得安心,更活得有溫度。

新店央北青年社會住宅的跨世代共居計畫,不僅解決了現代都市中世代隔閡與孤獨問題,更透過共居生活的實踐,編織出一張充滿愛與支持的社會網絡。這個社區成為許多居民
心中的溫暖家園,也為台灣社會住宅發展樹立了新的典範。

   住進莒光社宅,我不再是一個人
    「在城市角落重拾家的歸屬感」

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莒光社會住宅,不僅是一棟建築,更是一個充滿溫暖與關懷的社區。這裡融合了多元的社會服務與便利的生活機能,讓每位住戶都能感受到家的溫度。

莒光社會住宅地上19層、地下4層,共有201戶,結合社會福利與鄰里商業設施,提供複合公共服務機能。社區內設有托育、日照及輔助醫療單位,並引進誠品生活時光,增添人文氣息。此外,屋頂農園、身障服務空間等設施,滿足不同年齡層與需求族群的生活樣態。

交通方面,社宅鄰近萬華火車站與捷運龍山寺站,步行即可抵達,周邊生活機能完善。
為提升生活品質,市府增設避車彎與智慧型站牌,讓通勤更安全。社宅南北側也特別設有綠帶人行空間與挑高穿廊,成為居民日常散步、休憩的場域。

為了讓社宅真正融入社區,市府積極推動「社宅社區好厝邊」計畫,與周邊居民建立
對話,聆聽需求、改善市容,期望打造一個彼此尊重、共融共好的鄰里關係。

在莒光社宅,許多原本在生活中感到孤單的人重新找回歸屬感。一位長者說:「這裡不只是房子,而是有人記得我、有人陪伴我的地方。」對她來說,晚年的生活不再只是等待,而是與他人分享的日常、有期待的明天。

莒光社會住宅,是城市角落中一盞柔和的燈,照亮那些曾經孤單的心,讓人們在這裡
安身,也安心。

   台中公園一期社宅
    「讓每個心靈都有一個溫暖的家」

位於台中市東區的台中公園一期社會住宅,是台中市政府打造的最大規模社宅,共計802戶,於2024年6月正式啟用。這座社宅不僅提供舒適的居住空間,更結合多元的社會服務與便利的生活機能,讓每位住戶都能感受到家的溫度。

社區內設有親子館、健身房、空中景觀步道等公共設施,並提供親子課程及針對長者的
各類活動,服務不同年齡層,打造一個包容且充滿活力的生活環境。

此外,社宅設有「社區好站」,提供關懷訪視、入住輔導、資源轉介與福利諮詢等支持性居住服務,並定期辦理社區活動,促進住戶間的交流與社區共融,建立起溫暖的社會支持網絡。

一位住戶感動地說:「這裡不只是住的地方,更是有溫度、有關懷的家。」台中公園一期
社會住宅,讓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心靈的歸屬,讓家的意義不再只是空間,而是一份真切的陪伴與支持。

   萬澤大地
    「讓建築與自然共生的溫暖家園」

位於宜蘭縣宜蘭市建蘭北路313號,坐落著一個融合現代設計與在地文化的住宅社區——
萬澤大地。這個由萬澤建設所打造的養生建築,秉持「建築與自然環境相互共融」的
理念,致力於提供一個健康、安全、永續的居住環境。

萬澤大地的設計靈感源自於台灣傳統的閩南式建築——宜蘭厝,並結合現代建築技術,
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住宅。社區內設有開心農場、景觀花園、生態水景等設施,讓住戶能夠在繁忙的生活中,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

此外,萬澤大地全面導入綠裝修,並與GD全球綠認證機構簽約,確保住宅環境對人體
無害,並符合永續發展的需求。每戶住宅皆配備三面開窗、自然通風、天井綠牆等設計,營造出舒適、健康的居住空間。

在這樣的環境中,住戶們不僅能夠享受高品質的居住空間,更能夠感受到社區所帶來的
溫暖與關懷。萬澤大地不僅是一個居住的地方,更是一個讓人心靈得到放鬆、身體得到
呵護的家園。

正如萬澤建設所說:「蓋房子,其實是可以與自然環境共融的;住好宅,也能對大地
資源、生命表達謙卑、愛惜與尊重。」萬澤大地正是這一理念的實踐者,為每一位住戶

打造了一個溫暖、健康、永續的家園。

如果您也渴望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寧靜天地,不妨考慮萬澤大地,讓建築與自然共生,讓生活更美好。

   希爾登ONE HOUSE
    「生活與自然共舞,家的溫度悄然綻放

位於新北市新店區央北重劃區的「希爾登ONE HOUSE」,由九昱建設與日本國土開發攜手打造,融合飯店式管理與高品質建築,為住戶提供一個結合自然與人文的溫暖家園。

社區佔地約2445坪,擁有近1400坪的景觀腹地,種植133棵原生喬木,並保留約900坪
未開挖的原土層,打造出如森林公園般的生活環境。中庭設有適合親子互動的樹屋,
讓孩子在自然中成長,家庭關係更加緊密。

公共設施豐富多樣,包括游泳池、健身房、瑜伽教室、KTV、棋藝室、廚藝教室、閱覽室等,滿足住戶各種生活需求。此外,社區引進Jolley Hotel物管團隊,提供輕食點餐、居家清潔、機場接送、衣物送洗等貼心服務,讓住戶享受如同飯店般的生活品質。

建築設計方面,希爾登ONE HOUSE採用南北座向、方正格局,提升室內採光與通風
效果。耐震級數提升至0.264g,經台大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結構外審,確保住戶居住安全。

希爾登ONE HOUSE不僅是一個居住的地方,更是一個讓人心靈得到放鬆、身體得到呵護的家園。在這裡,家不再只是住所,而是心靈的港灣。

   板橋福利站公辦都更案
    「記憶不拆,情感延續,福利站的溫柔重生」

在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旁,曾經矗立著一棟低矮老舊的建築——板橋福利站。這裡不僅是國軍福利品的供應中心,更是周邊眷村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對於健華新城、忠誠新城、
大庭新城等近2000戶家庭而言,福利站承載著他們的日常與回憶。

隨著建築老化,國防部與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攜手,啟動了板橋福利站的公辦都市
更新計畫。這是全台首例在原址續存更新的國軍福利站,旨在保留居民的情感連結,同時改善生活環境。

新的規劃將興建一幢兩棟地上24層、地下4層的鋼骨結構建築,1樓仍為福利站,2至24樓為住宅,提供約197戶多樣化房型。設計理念融合「全齡、永續、智慧、健康」,打造適合各年齡層的友善居住空間。

為了促進社區交流,規劃團隊特別將建築本體從道路退縮10公尺,打通一條從文化路經
健華新城至致理科技大學的行人廊道,創造綠意盎然的開放空間。這不僅改善了人行
環境,也讓居民的情感得以延續。

在這次更新中,居民的聲音被充分聆聽。許多長者表示,福利站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無法想像沒有它的日子。因此,新的福利站不僅保留了原有的功能,還將引入更多社區
服務,讓居民感受到家的溫暖。

預計在2028年完工的板橋福利站,將成為一個融合傳統與現代、情感與功能的社區典範。它不僅是建築的更新,更是對居民情感的珍視與延續。

   城南水源公辦都更案
    「從舊屋走向新生,城南水源公辦都更案再一次擁抱家的溫度」

在臺北市中正區林興里,水源二三期整宅曾是上世紀五〇年代政府為安置公共工程拆遷戶所興建的住宅區。這些屋齡超過五十年的建築,曾經是無數家庭的溫暖港灣,見證了居民的生活點滴與社區的興衰變遷。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築老化、設施落後,居住品質逐漸下降。居民們對於改善生活環境的渴望日益強烈。在臺北市政府與住都中心的努力下,歷經多年整合與溝通,終於
啟動了「城南水源公辦都市更新案」,為這片老舊社區帶來新的希望。

此次都更案由華鼎事業公司擔任出資者,規劃興建一幢三棟RC結構及一幢單棟SRC結構
建築,總戶數超過六百戶。新建築將引入全齡化設計理念,設有住宿型長照設施與區民
活動中心,打造友善樂活社區。此外,社區將興建跨堤天橋,串聯新店溪與古亭河濱
公園,讓居民能夠輕鬆享受自然與綠意。

在規劃過程中,特別注重居民的參與與意見。超過四百戶完成選配,展現出高度的共識與期待。住都中心與居民攜手合作,克服產權複雜、資金籌措等困難,展現出公私協力、
自助人助的精神。

城南水源公辦都更案不僅是建築的更新,更是對社區情感的延續與重建。在這裡,記憶
得以保存,生活得以改善,居民們將迎來一個更加安全、舒適、充滿人情味的新家園。

   彰化縣埤頭鄉綜合式長照服務暨衛生所大樓
    「從搖籃到夕陽,埤頭鄉打造全齡共融的幸福家園」

在彰化縣埤頭鄉,一座嶄新的綜合式長照服務暨衛生所大樓正悄然興建,預計於2025年11月完工。這棟地上七層、地下ㄧ層的建築,將成為全縣首座結合衛生保健、兒少婦幼
福利、日照中心及住宿式長照機構的綜合大樓,為當地居民提供從嬰兒到長者的全方位
照護服務。

大樓規劃地下一樓為停車場,一、二樓設有衛生所、公設民營托嬰中心及育兒親子館,
三樓為日間照顧中心及復健中心,四至七樓則為住宿式長照機構。這樣的設計,旨在實現「幼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目標,讓居民在熟悉的社區中,享受安心、便利的照護服務。

埤頭鄉長杜懿彩表示,埤頭鄉總人口數約2萬8千人,其中65歲以上的長者約有6千人,
已達到超高齡社會的標準。過去,鄉內僅有小型社福單位,無法提供專業的醫療及長照
服務。這座綜合大樓的興建,將大幅提升在地的照護能量,讓居民不必遠赴他鄉,即可
獲得所需的服務。

這棟大樓的效益不僅限於入住者,更將外溢至整個埤頭鄉。它將改變部分民眾對長照設施的負面觀感,成為帶動地方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的典範設施。祝司長強調,這樣的設施是福利國家希望建構的樣態,讓年輕人能放心打拼,長輩得到妥善照顧。

彰化縣政府積極推動「一國中學區一日照」計畫,目前41個學區已有31個開辦日照中心,尚有10案正在規劃中。此外,縣府也規劃興建18棟整合式衛福大樓,提供全年齡層的照護服務。埤頭鄉的這座綜合大樓,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這座即將完工的綜合大樓,不僅是一棟建築,更是一個承載希望與關懷的家園。它將串聯起生命的每一個階段,讓居民在熟悉的土地上,安心生活,幸福老去。

   陽明老人公寓
    「在陽明山上,青銀共居織就跨世代的溫暖家園」

位於臺北市士林區陽明山的陽明老人公寓,自2017年起推行「青銀共居計畫」,成為臺灣首批實施此概念的機構之一。該計畫由臺北市政府與中國文化大學合作,邀請文化大學
學生以每月新台幣3,000元的租金入住公寓,並每月提供至少20小時的服務學習。學生們在公寓中協助長者進行日常活動,如手作DIY、肌力測量等,並與長者共度時光,建立起
深厚的情誼。

陽明老人公寓的設施完善,提供自炊廚房、交誼空間、陽光區、洗衣房等,營造出溫馨的居住環境。此外,公寓也提供社會福利補助,對於低收入戶或社會局輔導個案每日最高
補助1,500元,年度最高補助金額為180,000元;中低收入老人每日最高補助750元,年度
最高補助金額為90,000元。

「青銀共居計畫」不僅讓長者感受到年輕人的活力,也讓學生們學習到尊重與關懷。93歲的黃奶奶表示,學生們的陪伴讓她感受到朝氣與溫暖。這樣的跨世代交流,讓陽明老人
公寓成為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家園。

   新北市土城區員和青年社會住宅
    「在員和社宅,共居生活串起溫暖的人情味」

位於新北市土城區的員和青年社會住宅,於2022年3月完工,提供534戶住宅單元,房型
多樣,包括雅房、套房、兩房及三房,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該社宅鄰近捷運板南線海山站,步行僅需五分鐘,周邊生活機能完善,結合捷運、學區、醫院、商場、購物及托老托育中心等六大生活機能。

員和社宅融合智慧建築、綠建築及通用設計,創造節能、智慧、無障礙的新世代建築。
建築外觀用色活潑,造型多樣,有開放大樓梯及空橋、錯落的綠化半戶外休憩空間,提供住戶舒適的生活環境。

社區內設有多元化公益空間,包括托嬰中心、青創辦公室、托老中心及庇護工場,讓各種年齡及族群的市民能在社區就業、創業,亦能就近托護家中嬰幼兒及長輩,實踐「安居
樂業」的目標。

此外,員和社宅與OURs都市改革組織合作,推動「員和合作共居計畫」,營造「類家人」的生活模式。共居空間設有共同廚房、多功能空間、戶外園圃、DIY教室等,讓住戶能共同參與空間打造,建立深厚的情誼。

為提升住戶的生活便利性,社區也引進共享汽車服務,提供24小時隨租隨還的自助租車服務,讓住戶能輕鬆應對日常通勤、採買及休閒出遊需求,促進節能減碳,有助環境永續。

員和社宅的設計與服務,展現了對居住正義的實踐,讓住戶在這裡不僅擁有一個溫馨的家,更能感受到社區的關懷與支持,共同編織出一幅溫暖的人情畫卷。

   合群健康共生經國館
    「在經國館,科技與溫情共築長者的第二個家」

位於桃園市經國重劃區的「合群健康共生經國館」,於2025年4月25日正式開幕,成為桃園首座整合日間照顧中心與失智團體家屋的社區式長照機構。這座七層樓的建築,融合智慧科技與人性化設計,為高齡者打造一個安全、溫馨且充滿尊嚴的生活空間。

一樓設有診所和藥局,方便長者就近獲得醫療服務。二、三樓為日照中心,提供42個名額,結合音樂、藝術、園藝等多元活動,延緩失能並促進社交互動。四至七樓則規劃為
失智團體家屋,共有24床,營造如家般的溫馨氛圍,讓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安心生活。

經國館引進AI智慧照護機器人「小智」,具備生成式AI技術,能即時回應長者健康疑問,並提供健康問答、體徵量測等多功能服務,成為照護人員的得力助手。此外,館內展示智慧居家設備與輔具,強調「家的感覺」與自主生活,讓長者在科技的輔助下,享受更高品質的生活。

營運團隊由醫療顧問潘熙明、護理顧問臧素娟、長照顧問簡怡光等專業人士組成,致力於建構貼近長者需求、兼顧品質與溫度的服務模式。他們不僅提供專業照護,更關注長者的心理需求,讓每位住民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在經國館,科技與溫情交織,為長者打造一個充滿愛與尊嚴的第二個家。這不僅是一座
建築,更是一個讓人重新找回生活意義的地方。

   財團法人生命連線基金會
    「生命連線,守護獨居長者的溫暖守門人」

在台灣,隨著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獨居長者的安全與健康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財團法人生命連線基金會自成立以來,秉持「厚澤民生」的宗旨,致力於為獨居長者、身心障礙者及弱勢族群提供全天候的緊急救護通報服務,成為他們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守護者。

基金會的服務內容涵蓋多方面,包括意外事件及緊急事件通報、救護車緊急救護通報、
緊急事件聯絡人之通知、不活動狀態自主監控、護理師定期居家訪視及身體健康評量、
健康問題之諮詢、社會福利問題諮詢與轉介等。

其中,緊急救護通報服務尤為關鍵。透過在長者家中安裝求救主機及隨身攜帶的求救鈕,當長者遇到突發狀況時,只需輕按鈕,即可立即聯絡到中心護理人員,獲得即時的協助。此外,基金會也會定期進行居家訪視,了解長者的健康狀況與生活需求,並提供相應的
建議與協助。

這樣的服務不僅提升了長者的生活品質,也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懷與溫暖。正如一位
受惠長者所說:「有了生命連線,我不再孤單,無論何時,只要需要幫助,就有人在背後支持我。」

生命連線基金會的努力,讓我們看見社會對弱勢族群的關懷與支持,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最珍貴的生命線」。

   夢想城社區管理委員會
    「夢想城的溫暖角落:社區關懷據點點亮長輩的幸福生活」

位於台中市烏日區仁德里僑仁街8號的夢想城社區管理委員會,自成立照顧關懷據點
以來,致力於為社區長輩提供貼心且多元的服務,成為長者們的第二個家。該據點每週四上午開放,主要服務項目包括關懷訪視、餐飲服務及健康促進活動,讓長輩們能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安心生活、健康老化。

過去,社區內的長輩因為對面關懷據點服務飽和,常常只能待在家中,缺乏交流與活動
場所。夢想城社區管理委員會與住戶共同努力,向台中市政府社會局申請成立據點,解決了長輩們的活動空間不足問題。據點不僅提供課程與活動,還利用社區回收資源製作手工藝品,如星空燈瓶、筆筒、杯袋等,讓長輩們在學習與創作中找回自信與活力。

據點的設立也促進了社區住戶間的互動與關懷,住戶們彼此留意長輩的生活狀況,形成
溫暖的鄰里關係。管理員分享,一位常外出買午餐的爺爺有一天未出現,社區立即關心
聯絡,結果是爺爺跟家人出遊,這樣的互助讓社區充滿溫情。

隨著台中市集合式住宅增多,夢想城社區管理委員會的據點服務成為推動銀髮友善社區的重要典範。透過健康促進、餐飲服務與關懷訪視等多元服務,長輩們能在熟悉的生活圈內享受樂活學習與社交,提升生活品質,讓社區不再冷漠,而是充滿愛與關懷。

夢想城社區管理委員會的努力,展現了社區自主管理與公部門合作的典範,為烏日區的
長輩打造了一個溫馨、安全且充滿活力的生活環境,成為社區中不可或缺的溫暖據點。

   嘉基長青園
    「用心守護每一位長者的幸福家園」

位於嘉義市的嘉基長青園管理中心,是由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經營的長者綜合照護機構,結合社區醫療與社會福利,致力於推動高齡者在地老化與活動老化,為
嘉義地區長者打造一個安心、尊嚴且充滿活力的生活環境。

長青園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包括長青學苑、老人住宅、日間照顧、元氣運能中心及優活
服務中心等,滿足長者在居住、休閒、運動、醫療及生活諮詢上的全方位需求。老人住宅設有33間安全無障礙的單人及雙人房,讓長者能安心住宿並接受保護性看視服務,收費
親民,讓更多長者能享有溫馨的照護環境。

長青學苑開設超過50種課程,鼓勵長者持續學習與社交,提升生活品質與自我價值。中心還設有日間照顧服務,提供專業照護與陪伴,減輕家庭照顧負擔。元氣運能中心則透過
運動與復健課程,幫助長者維持身體功能,延緩退化。

此外,嘉基長青園也積極提供交通接送服務,協助行動不便的長者前往醫療院所就醫或
參與社區活動,讓長者出行更便利、更安全。這項服務由嘉義基督教醫院與雙福基金會、保康基金會共同協力推動,已累計服務超過30萬人次,展現社區整合資源的力量。

長青園不僅是長者的照護中心,更是他們的第二個家。許多長者在這裡找到了生活的重心與朋友,透過多元課程與活動,重燃生命的熱情。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用心聆聽長者
需求,提供溫暖陪伴,讓每一位長者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與關懷。

嘉基長青園的成立與營運,是嘉義市政府與醫療機構多年努力的成果,為高齡社會中的
長者帶來希望與幸福。這個用心打造的家園,讓長者們在晚年能夠安享尊嚴、充實且快樂的生活,成為嘉義社區中最溫暖的守護者。

   雲林縣輔具資源中心
    「讓愛與關懷陪伴每一步」

雲林縣輔具資源中心致力於為身心障礙者及長者提供全方位的輔助器具借用與相關服務,成為許多需要幫助者生活中的重要支柱。中心提供輪椅、拐杖、助行器等多種輔具的借用服務,並且包含輔具的維修、使用諮詢以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讓使用者能夠更安全、便利地生活。

為了讓服務更貼近民眾需求,輔具資源中心設有多個據點,包括斗六主站、北港站、虎尾站,並在台西、土庫、雲基醫院、北媽醫院及若瑟醫院設立服務點,方便民眾就近取得輔具與相關協助。虎尾站甚至特別於週六上午開放,照顧行動不便者的時間彈性需求。

中心的工作人員不僅提供輔具借用,更用心傾聽每一位使用者的需求。許多家庭因突發意外或長期疾病而急需輔具,中心總能迅速提供合適的器具,並耐心教導使用方法,幫助使用者重拾行動自信與生活自主。遇到輔具故障時,中心也提供即時維修,確保使用者不因器具問題而受困。

此外,中心積極推動智能居家生活館,結合科技輔具,打造安全、便利的居家環境,幫助長者及身障者提升生活品質。這些貼心服務不僅減輕了家庭照顧的壓力,也讓許多使用者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支持。

許多使用者感動地分享,因為有了輔具資源中心的幫助,他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與勇氣。這份用心與愛心,正一步步點亮雲林縣每個需要幫助的角落,讓愛與關懷陪伴著每一個人生的每一步。

   雲林縣輔具資源中心
    「讓愛與關懷陪伴每一步」

雲林縣輔具資源中心致力於為身心障礙者及長者提供全方位的輔助器具借用與相關服務,成為許多需要幫助者生活中的重要支柱。中心提供輪椅、拐杖、助行器等多種輔具的借用服務,並且包含輔具的維修、使用諮詢以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讓使用者能夠更安全、便利地生活。

為了讓服務更貼近民眾需求,輔具資源中心設有多個據點,包括斗六主站、北港站、虎尾站,並在台西、土庫、雲基醫院、北媽醫院及若瑟醫院設立服務點,方便民眾就近取得輔具與相關協助。虎尾站甚至特別於週六上午開放,照顧行動不便者的時間彈性需求。

中心的工作人員不僅提供輔具借用,更用心傾聽每一位使用者的需求。許多家庭因突發意外或長期疾病而急需輔具,中心總能迅速提供合適的器具,並耐心教導使用方法,幫助使用者重拾行動自信與生活自主。遇到輔具故障時,中心也提供即時維修,確保使用者不因器具問題而受困。

此外,中心積極推動智能居家生活館,結合科技輔具,打造安全、便利的居家環境,幫助長者及身障者提升生活品質。這些貼心服務不僅減輕了家庭照顧的壓力,也讓許多使用者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支持。

許多使用者感動地分享,因為有了輔具資源中心的幫助,他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與勇氣。這份用心與愛心,正一步步點亮雲林縣每個需要幫助的角落,讓愛與關懷陪伴著每一個人生的每一步。

   愷恩無障礙室內裝修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輪椅上的夢想家,打造無障礙幸福空間」

愷恩無障礙室內裝修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由一對夫妻創立,兩人皆為輪椅使用者,從自身
經歷出發,深刻理解行動不便者在生活環境中面臨的種種困難與挑戰。創辦人黃承皇憑藉親身體驗,取得室內設計與裝修工程管理等專業證照,親自參與設計與施工,堅持從
使用者角度出發,打造真正符合需求的無障礙空間。

公司專注於居家無障礙設計與施工,服務項目涵蓋無障礙勘檢、無障礙設計、無障礙產品販售、改善計畫書撰寫及施工等。透過門檻剃除、防滑地板、安全扶手、斜坡板、求助鈴等多元設施的整合,讓行動不便者能自在生活,重拾行動自由與尊嚴。

創辦人分享,自己曾因車禍受傷,起初無法接受長期坐輪椅的事實,經歷過心理低潮與
復健的掙扎,最後在脊髓中心接受訓練並重返社會。妻子也曾在美國遭遇重大車禍,面對人生劇變,她靠著家人的陪伴與自我堅強,重新站起來。兩人因共同經歷傷痛而相知相惜,攜手創業,將生命的逆境轉化為助人的力量。

愷恩無障礙不僅是無障礙設計的專業團隊,更是充滿愛與關懷的守護者。公司秉持「敬業如敬神」的創業初心,精益求精,致力於讓無障礙設計成為全齡通用的標準,讓更多家庭能在安全、便利的環境中生活。看到業主因改善後的居家環境而展露滿意笑容,是他們
最大的成就感。

未來,愷恩無障礙希望推動更多無障礙設計的整合與溝通,讓有需求者一次完成無障礙
環境改善,也讓更多沒有需求的家庭逐步導入通用設計,實現真正的無障礙社會。這份
來自生命歷練的用心,正一步步溫暖著每一個需要幫助的角落,讓無障礙不再是障礙,
而是幸福生活的起點。

   愛麗絲瑞光社區長照機構
    「點亮長者生命的溫馨燈塔

顧寧股份有限公司附設的愛麗絲瑞光社區長照機構,秉持著「用心照顧、溫暖陪伴」的
理念,致力於為屏東地區的長者提供全方位的社區式長期照顧服務。自2023年成立以來,機構以團體家屋服務為主軸,打造一個安全、舒適且充滿關懷的生活環境,讓長者在熟悉的社區中安心生活。

機構提供專業的照顧服務,包含日常生活協助、健康管理、復健促進及心理支持,並且
設計多元化的活動課程,鼓勵長者保持身心活力與社交互動。照顧團隊不僅具備專業
知識,更以細膩的情感關懷每一位長者,像家人般陪伴他們度過每一天。

愛麗絲瑞光社區長照機構特別重視長者的尊嚴與自主,照顧服務員會耐心聆聽長者的需求與心聲,協助他們維持生活自理能力,並透過團體活動促進彼此間的情感連結,減少孤獨感。許多入住長者及家屬都感受到機構帶來的安心與溫暖,紛紛表示這裡就像第二個家。

此外,機構積極配合政府長照政策,持續提升服務品質,並通過多次評鑑,展現專業與
用心。團隊也不斷接受在職訓練,確保照護技能與服務態度與時俱進,為長者創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愛麗絲瑞光的每一份努力,都是為了讓長者們在晚年擁有尊嚴、快樂與健康。這個充滿愛的社區長照機構,正用溫暖的雙手,守護著每一位長者的幸福時光,讓他們在人生的黃昏歲月中,依然感受到家的溫度與關懷。

   嘉義縣扶緣服務協會
    「扶緣相伴,心靈無障礙:嘉義縣扶緣服務協會的溫暖守護」

嘉義縣扶緣服務協會秉持「有緣相扶持,心靈無障礙」的精神,結合社會資源與志工
力量,長期關懷身心障礙者、長者及新住民等弱勢族群,致力於打造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社區環境。

協會的服務範圍廣泛,針對身心障礙者,舉辦年度旅遊及健康促進課程,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社會的關懷與溫暖。對長者,協會推動送餐服務、社區食堂、長照C站及樂活站,讓長輩們在熟悉的社區裡獲得身心照護與陪伴,減少孤獨感。對新住民家庭,協會開設多元文化交流與服務種子培力班,促進文化融合與社區參與,舉辦親子活動,增進家庭情感。

此外,扶緣服務協會積極推動社區服務,包含志願服務招募與培訓、輔具流通、紙尿褲
代購、關懷訪視及電話問安,並設置社區血壓站與健康補給站,為社區居民的健康把關。志工們如同家人般細心陪伴,為弱勢族群帶來實質的支持與心理慰藉。

每逢重要節慶,協會更舉辦新住民回娘家活動,讓遠離故鄉的新住民感受到家的溫暖與
社會的接納。扶緣服務協會不僅提供物質與服務,更用心傾聽每一位服務對象的心聲,讓他們在困境中找到力量與希望。

嘉義縣扶緣服務協會的用心與堅持,讓社區中的弱勢族群不再孤單,讓愛與關懷成為他們生活中最堅實的依靠,真正實現「心靈無障礙」的美好願景。

   台灣老大人活力發展協會
    「陪伴長者走出家門,點亮生命每一刻」

台灣老大人活力發展協會致力於推動老人活躍老化,強調長者終身學習與社會參與,讓
年長者在尊嚴與健康中展現生命活力。協會透過與各縣市及學術機構合作,開辦老人陪讀專業帶領人與講師培訓課程,培養帶領人員的專業能力,確保陪讀活動的品質與成效。

協會設計多階段主題教案,如「活躍老化~老人陪讀」、「回憶寶盒」、「戲劇懷舊」與
「音樂懷舊」等,讓長者透過懷舊活動回憶過去,增強自我認同感,延緩失智風險。這些活動不僅豐富長者的生活,也促進他們的社交互動,減少孤獨感。

在協會的日常課程中,長者們學習植物懷舊、歡唱日文、數位平板等,這些課程讓他們
保持學習熱忱,與時俱進。特別的「共餐」活動更是促進了不同世代間的交流,長輩們
親手準備菜餚,與年輕志工一同用餐,分享生活點滴,讓彼此的心更貼近。

除了豐富的課程與活動,協會也組成「金釵志工隊」,長者們走出社區,參與獨居老人
送餐、陪伴偏鄉學童及國際志工服務,展現長者的社會價值與活力。這些志工活動不僅讓長者感受到被需要與尊重,也激發他們的自信與成就感。

台灣老大人活力發展協會不僅是長者學習與社交的平台,更是促進社會尊老敬老風氣的
重要推手。協會用心打造一個讓長者能夠持續學習、服務社會、創造價值的環境,讓
每一位長者都能在人生的黃昏歲月中,活出精彩與尊嚴。

   好伴共生小園
    「用一餐溫暖,編織社區的幸福共生」

「好伴共生小園」是一個以社區共生理念打造的溫馨空間,致力於促進不同世代和身心
障礙者、長者的互助共融。這個由社工師林玉琴自掏腰包超過百萬元創辦的社區據點,從一個住宅車庫改建而成,配合寬敞的庭院菜圃,成為社區居民每日相聚的「客廳」,讓
鄰居們不再只是擦肩而過,而是真正成為彼此的好伴侶。

小園每週三至六開放,假日則舉辦親子活動,平日由廚師與志工準備營養午餐,供應社區長輩享用。這裡的餐點不僅美味,更充滿社區的關懷與溫度,讓長者們感受到家的味道。對於行動不便者,社區志工會主動協助送餐到家,甚至有憨兒志工翔翔主動幫忙搬運與
送餐,帶著真誠笑容,溫暖了許多孤寂的心靈。

「好伴共生小園」不設限服務對象,沒有政府的硬性規範,強調「共助共享共生共好」,讓長者、身心障礙者、幼兒及居民都能發揮自身能量,成為彼此的助力。退休護理師分享保健知識,老師帶領學生參與服務,形成一個真正的多元共生社區。

此外,小園也積極改善環境,打造無障礙及親子友善設施,未來計畫增設露台空間,讓
居民能在此喝咖啡、曬太陽、放鬆身心。這樣的用心不僅提升了生活品質,更凝聚了社區的向心力。

「好伴共生小園」用一餐飯的溫暖,串連起社區的愛與關懷,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在這裡
找到歸屬與陪伴。這個從零開始、由下而上的社區共生典範,正一步步實踐著「厚福花甲食堂」的理念,讓共食成為促進社區融合與幸福的力量,點亮了嘉義社區的每一個角落。

   台灣可及環境設計協會
    「打造無障礙生活,讓每個人都能自在前行」

台灣可及環境設計協會(AAEDT)長期致力於推廣「可及設計」理念,目標是打造一個
人人都能安全、便利且尊嚴地生活的環境。協會的工作涵蓋居住環境、社區空間、公共
建築與城市規劃,透過專業設計、政策倡議、教育培訓及實際改造計畫,提升社會對
無障礙環境的認識與重視,讓「可及」不只是設計標準,更是一種公平與尊嚴的生活態度。
協會不僅與政府、企業、學術單位密切合作,也深入地方社區,舉辦工作坊與培訓
課程,讓更多人參與可及環境的建構。多年來,協會推動多場可及性設計學生競圖,鼓勵年輕設計師關注環境障礙問題,創造出兼具美學與實用的無障礙空間,為未來環境設計
注入新生力。

在2025年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中,協會特別打造「可及設計生活館」,展示最新的
高齡友善住宅設計與智能輔具,讓長者及行動不便者能享有無障礙、友善且舒適的居住
環境。協會理事長強調,台灣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推動無障礙與可及設計是提升全民生活品質的關鍵。

協會的努力不僅限於理論與設計,更落實於實務工程與環境改善,從居家無障礙改造到
公共空間的無障礙設施,讓更多人能夠自在行動、無障礙參與社會生活。每一個細節的
改善,都可能為某個人的生活帶來巨大改變。

台灣可及環境設計協會用專業與熱忱,持續推動社會對無障礙環境的重視與實踐,讓更多身心障礙者、高齡者及一般民眾都能感受到「可及」帶來的尊重與自由。這份用心,不僅改變了空間,更溫暖了無數人的心,讓台灣成為一個真正包容與可及的幸福家園。

   致理科技大學USR計畫
    「全通路陪伴,讓銀髮長者就醫不再孤單」

致理科技大學推動的「全通路在地關懷銀髮就醫陪伴媒合服務心價值推動計畫」,以板橋區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並計畫逐步擴及大台北地區,致力於解決銀髮長者就醫過程中
面臨的陪伴與交通困難,讓長者能安心、順利完成醫療需求。

該計畫結合大學、地方政府、社區與醫院的跨域合作,打造一個「線上線下(Online to Offline)」全通路服務平台。透過「致理iCare銀保母」APP、Line@及專線電話等多元媒合管道,長者或其家屬能輕鬆尋求就醫陪伴與代領藥服務,讓陪伴服務更即時、便利。

學生們在此計畫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接受專業培訓,成為具備同理心與專業素養的就醫陪伴員,陪伴長者走過醫療過程中的每一步。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服務能力,也促進了
青銀交流,讓不同世代在陪伴中彼此學習與成長。

計畫同時強調公益與品德教育,透過實際服務學習,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社會關懷精神。長者們在陪伴員的陪同下,感受到溫暖與安全,減輕了就醫的焦慮與不便,許多長者
表示,這份陪伴讓他們不再害怕獨自面對醫院的陌生環境。

致理科技大學的這項USR計畫,不僅解決了銀髮族就醫的實際困難,更用心營造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社會氛圍,讓陪伴成為長者最珍貴的禮物,也讓年輕一代在服務中找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這份跨世代的溫情,正一步步溫暖著大台北地區的每一個角落。

   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
    「攜手社區,共築銀髮友善新生活」

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自2017年起,結合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積極
投入超高齡社會的挑戰,成為學校與在地社區之間的重要橋樑。中心整合教學、研究與
實踐資源,推動多元銀髮服務,致力於打造一個尊重長者、促進健康與社會參與的友善
環境。

中心育成「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與地方社區合作推動銀髮整合服務,內容包括音樂會、讀書會、健康促進活動及高齡輪椅服務,讓長者在社區中持續學習與交流,活出精彩人生。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長者的日常生活,也促進了跨世代互動,讓社區成為長者的
第二個家。

此外,中心出版公益性雜誌《學老誌》,專為中高齡者設計,提供退休生活、健康照護與心理調適等資訊,幫助長者正向面對老化,提升自我照護能力。這份雜誌成為許多長者與家庭的重要參考,傳遞溫暖與知識。

中心亦積極舉辦跨校USR交流活動,促進各大專院校在高齡議題上的合作與經驗分享,
共同推動社會對高齡友善環境的重視與建設。透過理論與實務結合,中心不斷深化對
超高齡社會的理解與回應。

透過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的用心與努力,讓更多長者在熟悉的社區中獲得
支持與陪伴,感受到社會的尊重與關懷。這份跨界合作與持續創新的精神,正引領台灣
邁向一個更溫暖、更包容的銀髮友善社會。

電話:(02)2343-3531
會址:新北市新店區建國路293巷2樓
通訊地址: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6號
​信箱:silverlightfriendly@gmail.com

銀光好居LOGO-3.png
bottom of page